四川省大邑县:大邑县精准实施社区分类发展治理夯实社会治理底部支撑

  底部四分类     |      2024-09-09 08:09

  二是整合资源“促融合”◆■◆◆★★。指导成立公益事业促进会■■,建立安居乐业社区“微基金”★■◆■★,搭建园区企业反哺社区资金使用渠道◆★■■◆,为企业职工和居民提供“助学★★◆◆、助老、助残、助困”等公益服务。搭建★■◆■“三社联动■■◆★”合作平台,举办“相亲会”■◆◆★“团拜会”“千叟宴★■★◆◆”等公益活动,增强社区融入感。

  三是推进小区治理。推进574个城镇居民小区有党组织引领、有党员示范带头、有服务阵地保障、有经费支撑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制度化◆◆◆■◆“四有一化”建设◆■■。建立统筹协调、整体联动、分级响应、多方协作的小区治理机制,着力探索实施“信托制★★◆★”物业服务■★■★■★,多方联动推进小区管理专业化。努力实现居民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居民小区突出矛盾问题有效解决,把城镇居民小区建设成组织健全★★■、治理精细、管理有序、服务便捷、邻里友善的居民幸福家园■■◆◆■。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近年来,大邑县遵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征,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聚焦社区基本单元,着力破解不同类型社区发展治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探索城镇社区★★★、乡村社区、产业社区★★、文旅社区分类精细化发展治理◆■■■,夯实县域社会治理底部支撑★◆■■★■。

  一是实施有机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特色街区创建等“五大行动★■◆◆◆”■◆,累计实施项目878个,运用空间美学改造城中村1215户,整治背街小巷38条★◆◆,改造13个老旧院落◆★◆■■,建设50条社区级绿道◆★◆■★“回家的路★◆■◆”和■◆“上班的路”◆■◆。

  一是重塑乡村风貌形态。规划实施6★■◆■.1万亩农村土地增减挂钩综合整治项目,新建38个新型农村社区★★◆◆、惠及2.2万户6★■.6万名群众★◆■★■。全域开展田边、河边、路边◆■◆★◆◆“三边”整治,深入推进651个川西林盘修复保护和19个特色林盘聚落营造★◆◆■■,建设市级AAA林盘2个、精品林盘2个,南岸美村获“全国小镇美学奖”。

  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坚持商业化逻辑,盘活乡村资源■★,先行试点50个示范村,探索■◆■■◆“集体经济+产业联合体★■◆★◆”“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集体用地入市”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和★◆★■◆“反哺社区”机制,为乡村治理形成有效补充。庙湾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塑造文旅品牌。挖掘社区资源禀赋,营造尚河村★★■★“酌酒享乐”酿酒体验■■■■、大坪村“拥抱自然■◆★■◆■”采摘体验、祥龙社区“稻香寻趣◆★”扑捉体验★◆★★★、南岸美村“绿道畅行”骑行体验、庙湾村“绘生绘色◆◆■★★”染柳体验◆★、文昌社区“悦读越香◆■”阅读体验、红星街“人在剧中”情景剧体验等新消费新体验◆◆■■★★,推动农商文旅体跨界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价值转化的社区表达。

  一是区域化党建“促共建■★★■”。建立产业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社区、驻区单位、企业■◆★◆、商家、社会组织等共商共议社区事务。开展“党建+企业经营管理”复合型特色培训■◆★◆,推动形成组织共建、阵地共用、活动联办、资源共享的格局■★◆◆■◆。

  发挥大邑县拥有6个国家级AAAA景区文旅资源优势,聚焦文旅社区建设,推动社区文化挖掘、生态价值转化、文旅品牌塑造。

  大邑县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11个镇(街道)★■■■、147个村(社区)(其中社区92个,行政村55个),城区小区(院落)527个、安置小区和新型农集区123个、散居林盘1794个,常住人口56.4万,城镇化率51★■◆★◆◆.11%。立足山丘坝兼具地形特征■■,聚焦城市老旧社区◆★、农村新型社区、散居林盘■★、文旅社区等社区微观场域,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治理实践路径,引领大邑县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纵深推进★■■■◆★。创新建成成都市锦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培训学院◆★、成都市蓉城城乡社区空间美学研究院,输送社治人才◆■★★◆◆、传播成都经验、输出成都样板◆◆■★■◆,不断丰富社区发展治理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大邑县获评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东岳花苑大型农集区良序善治做法获全国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最佳案例,并入选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参阅案例;王泗镇庙湾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1个社区通过市级示范社区验收,8个社区、4个小区分别获评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小区)”。

  二是培育多元主体。新建小区(院落)、“两新”党组织540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870家、社工人才519名★■■◆★★。建立社会企业种子库186家,2家通过中国社会企业■■★◆◆◆、成都社会企业认证。

  三是集成服务“促便捷★◆◆■”★■★■◆◆。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依需求设置多功能复合型空间,集成政务服务、便民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性服务★■◆★、个性化服务★■★,针对性增强产业社区服务精准多元供给,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转化生态价值。贯彻落实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方针,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成都市★★“西控”举措,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结合蓝莓■◆■★★、葡萄、佛手瓜、金蜜李等十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绿色生态食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盘民宿、山地露营、雪山温泉等社区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

  彰显文化特质。坚持“一村一特色★◆■◆◆”创造村标,引入专业乡村设计师团队◆◆★■★★,全域实施特色村标建设◆◆,呈现独具特质的社区文化符号★◆■◆。挖掘西岭山歌文化、新场牛儿灯文化■◆★■◆◆、小镇方言文化◆■◆★◆、太平药佛文化等文化资源,厚植天府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大力实施社区文化营造行动,推动社区文化凝炼成社区精神。

  三是健全治理机制◆◆。建立党组织引领◆■■■■、网格化管理■■■◆、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无讼社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机制★★■◆,东岳花苑社区治理案例获评为2019年全国社区治理最佳案例,入选四川省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参阅资料。